
你见过宇宙中最“烧钱”的“烟花”吗?最近,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宇宙爆炸——它的亮度是普通超新星的10倍,持续闪耀数年,甚至能被观测到宇宙的“远古角落”。这场“恒星葬礼”的主角,是超大质量黑洞与大质量恒星的“生死博弈”。
比超新星更“豪横”的宇宙爆炸
故事要从夏威夷大学天文研究所(IfA)的一项新发现说起。天文学家们最近在《科学进展》杂志上公布了一类全新的宇宙剧烈事件——极端核瞬变事件(ExtremeNuclearTransients,简称ENTs)。简单来说,这是当超大质量黑洞“慢吞”大质量恒星(至少3倍太阳质量)时,释放的超级能量爆发。
“过去十多年,我们观测过恒星被黑洞撕碎的‘潮汐瓦解事件’,但ENTs完全不同。”研究负责人杰森・辛克尔(JasonHinkle)解释道,“它的亮度是普通潮汐瓦解事件的近10倍,且持续发光数年,能量远超已知最亮的超新星。”
举个例子:目前观测到的最典型ENTs之一“Gaia18cdj”,一年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个太阳一生的总辐射量——而普通超新星一年的能量仅相当于1个太阳的辐射量。换句话说,这场“爆炸”的“亮度”,是宇宙级的“长明灯”。
从“异常闪光”到颠覆认知
辛克尔最初注意到ENTs,是通过欧洲空间局“盖亚”(Gaia)望远镜的数据。与普通超新星几周内快速变暗不同,这些来自遥远星系中心的闪光,像被“按了慢放键”,持续数年保持高亮。“盖亚只能告诉我们‘这里变亮了’,但当我看到这些平滑、持久的光变曲线时,就知道遇到了新物种。”他回忆道。
为了确认ENTs的身份,团队动用了夏威夷哈雷阿卡拉、莫纳罗亚的小行星预警望远镜、凯克天文台,甚至太空中的望远镜,进行了多年追踪。结果发现:这些事件既不是超新星,也不是黑洞的常规“进食”活动,而是大质量恒星被黑洞缓慢吞噬的“慢炖”过程——恒星被引力拉长、撕裂,物质螺旋坠入黑洞时,释放出持续的高能辐射。
照亮早期宇宙的“黑洞成长史”
ENTs的罕见(出现概率比超新星低数百万倍)反而成了优势——它的超高亮度让科学家能“看”到数十亿光年外的星系,相当于“穿越时空”观察宇宙的“中年时期”(约当前宇宙年龄的一半)。
“那时的星系非常‘热闹’:恒星形成速度更快,超大质量黑洞的‘进食’频率是现在的10倍。”论文合著者本杰明・沙皮(BenjaminShappee)说,“ENTs就像宇宙的‘闪光灯’,帮我们捕捉黑洞如何从‘小不点儿’成长为‘宇宙巨兽’的关键证据。”
未来,随着薇拉・鲁宾天文台、NASA的罗曼太空望远镜等更强大的观测设备投入使用,天文学家有望发现更多ENTs,揭开早期宇宙中黑洞与星系共同演化的神秘面纱。
每一次ENTs的爆发,都是一颗大质量恒星的“谢幕演出”,却也是宇宙中最震撼的“成长记录片”。它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恒星的终章,更照亮了超大质量黑洞如何在宇宙早期“野蛮生长”的真相。
你对这种“宇宙级闪光”有什么好奇的?是想知道黑洞如何“慢吞”恒星,还是好奇科学家如何“捕捉”这些远古信号?